• captcha

中国科技核心期刊

美国化学文摘社(CAS)数据库

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

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JST)

首页   >    编委会成员
吴爱祥院士
时间:2025-08-15

吴爱祥,男,1963年1月生于湖北仙桃,中国工程院院士,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深地岩体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士学位;1986年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;1992年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;1991年11月—2006年8月历任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系讲师、教授,资源开发系副主任、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、科技处处长等职;2006年8月—2008年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2008年—2013年11月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院长;2013年11月—2015年1月任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常务副院长;2015年1月—2021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;2021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深地岩体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;2023年11月,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 。长期致力于金属矿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膏体充填、岩石力学和采矿工艺等,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、省部级特/一等奖9项,牵头主编国家标准2项,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,发表SCI/EI论文200余篇,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。

 
科研成果或参与课题项目
(1)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:散体多相介质中多级渗流传质的动力学研究,2004.1-2007.12
(2)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:应力波作用下溶浸液在散体介质中的流动机理研究,2006.1-2008.12
(3)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多相多场条件下浸矿体系响应机制及其过程调控,2010.1-2013.12
(4)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:堆浸体系中孔隙演化对渗流特性的影响机制,2011.1-2013.12
(5)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:复杂金矿石高效开采工艺技术,2012.1-2015.12;
(6)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:尾砂絮团结构剪切演化特征及对深锥浓密性能影响机制,2016.1-2019.12
(7)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全固废生态化处置的颗粒流变学基础研究,2022.1-2026.12
 
获奖情况
(1)硬岩无间柱连续采矿技术研究,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(2)散体动力学应用技术研究,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(3)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-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,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(4)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,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(5)软破难采矿体膏体充填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(6)谦比希铜矿破碎缓倾斜矿体开采及膏体充填关键技术研究,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
(7)一套膏体充填料浆流变特性测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,2018年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一等奖
(8)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,2021年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
 
个人发表文章/出版著作书籍
(1)吴爱祥. 金属矿膏体流变学[M],冶金工业出版社.
(2)吴爱祥,王洪江. 金属矿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[M],科学出版社.
(3)吴爱祥,孙业志,刘湘平. 散体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[M],冶金工业出版社.
(4)Aixiang Wu, Yezhi Sun. Granular Dynam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[M],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and Springer.